宿松:“警民議事廳”化身“家門口的派出所”
宿松融媒訊 幫助受傷老人尋找家人,幫助好心群眾尋找身份證失主,幫助工程老板聯系擋住施工的轎車……近期,發生在宿松縣一樁樁、一幕幕的暖心故事,見證了宿松縣公安機關通過“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熱忱服務群眾的赤誠之心,也見證了“警民議事廳”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事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10月8日上午,千嶺派出所民警在新前警務區“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中看到村民石某發布的一條求助信息,稱其在向陽街撿到千嶺鄉孫嶺村居民石某華遺失的一枚身份證,希望能夠通過此群找到失主。民警迅速將該信息轉發到其他“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動員群里的網民幫助公安機關聯系上石某華。在眾多網民的幫助下,當天上午,民警與石某華取得聯系,并將身份證發還給了石某華。
當日下午,宿松縣公安局破涼派出所接群眾報警:有一位老人摔倒在破涼街農行旁的超市門口。民警趕到現場后,急忙幫頭部出血的老人擦拭傷口,并為老人搬來凳子,向其了解情況,而老人口齒不清,無法正常交流。民警便向附近居民了解老人摔倒的情況和身份信息,附近居民一致反映,老人是在走路過程中,因路面濕滑不慎摔倒在地,至于老人的身份信息大家都說不認識老人。于是,民警用手機拍下老人的面部照片并發到破涼警務區“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詢問群里的網民是否認識該老人。不到一分鐘,就有網民認出該老人是破涼社區涂嶺組居民張某,今年93歲。隨后,民警通過公安信息化平臺查詢到老人的家人電話,并與其取得聯系。
10月10日中午,孚玉派出所民警在光明警務區“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中看到朱某發布的一條求助信息,稱工地施工,需要移除廢棄電線桿,但電線桿被一輛白色轎車擋住了,無法施工,并附上該轎車照片。民警立即通過該轎車車牌號,查詢到車主的聯系電話,并告知相關情況通知其移車。事后,朱某為民警迅速幫其解決實際困難的做法在群里頻頻道謝和稱贊。
溝通“零界限”,服務“零距離”。如今,宿松縣公安局設立的一個個“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都化身為一個個“家門口的派出所”。據了解,為深入貫徹落實“網上警民議事廳”工作機制,宿松縣公安局自9月中旬在全縣派出所設立“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以來,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緊密結合公安機關職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竭力為廣大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務,讓群眾“有事可以找警察、隨時能夠找警察”這句口號變為公安機關通過“警民議事廳”密切聯系群眾的一種習慣。截至目前,全縣51個“警民議事廳”微信工作群,共接受群眾求助860人次,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210余件。(通訊員 孫春旺)
責任編輯: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