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桑梓情 回饋社會顯擔當
宿松融媒訊 吳金紅,一名普普通通的退役士兵,憑著部隊練就的特別能吃苦、敢闖敢拼的優秀品格,成為年產值近千萬元、擁有60余名員工的公司老板,實現了從農村娃到企業老板的精彩轉身。
從軍四年,終身受益
談到自己從軍的經歷,吳金紅臉上充滿了自豪。他始終認為是軍營的磨礪錘煉,才使他骨子里有著直面挫折、敢闖敢拼的血性。
每個男孩心中都有一個軍人夢,1994年3月,剛剛18歲的吳金紅報名參軍,成為南京軍區某舟橋旅的一名戰士,火熱的軍營鍛造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優秀的品格。服役4年間,他從一名戰士成長為班長,先后2次受到嘉獎,2次被評為“優秀士兵”。
1997年,吳金紅光榮返鄉,在與家人的短暫團聚后,踏上了南下的列車,來到全國著名的服裝產業地石獅,安踏、柒牌、利郎等國內知名服裝品牌都集中在這里,這里擁有成熟的服裝產業發展經驗和技術。吳金紅加入了服裝產業大軍,進廠當了一名學徒工。由于他的勤奮、肯吃苦,很快得到老板的賞識,從一線的車工到管理組長、車間主任,隨著職務的提升,吳金紅的生活悄悄地發生了改變,口袋漸漸鼓了起來。
每次回家過春節,看到家鄉與沿海城市發展的差距,吳金紅心想,作為退伍軍人,現在自己富裕了,理應為家鄉做點什么。2019年初,經與妻子商議,夫妻二人帶著打工積累的40萬元和所學的服裝生產加工管理經驗回鄉,創立了宿松縣宏姿服裝有限公司,從事服裝生產加工及銷售。
用行動回報桑梓
軍人出身的吳金紅,對困難群眾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公司,弱勢員工總能受到特殊的關照。他經常與妻子講,我們也是農村出來的,遇到困難的鄉親,能拉一把是一把。
從廣西遠嫁到本地的張燕,幼年生病導致智力殘疾,就業困難,公公婆婆年邁體弱,孩子上學的花銷僅靠丈夫在外務工維持,吳金紅把她安置到廠里,讓老員工帶著,實現了穩定就業,一個月收入二千多元,使這個貧困的家庭改變了生活面貌。
員工小黎的母親是殘疾人,弟弟也是智力殘疾,父親是老實本分的農民,家庭收入微薄,初中畢業的她就早早地踏入社會,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家庭的狀況依然靠政府的低保來維持,村里熱心人找到吳金紅,他二話沒說把她安置到車間,特別關照老工人手把手地教。月底了,雖然只是學徒工,吳金紅依舊給她發了600元生活費。幾年過去了,小黎已經熟練掌握了車工技術,家庭早已擺脫了貧困。
像張燕和小黎這樣,吳金紅創業三年來,先后為20余戶貧困低保就業困難家庭提供就業機會,幫助他們提高家庭收入,順利實現脫貧。
用愛心反哺社會
“員工都‘怕’我,但又喜歡跟我在一起。我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會虧待跟著我的員工。”對待產品的質量,吳金紅是嚴格的,公司員工都挨過老板的“罵”,質量求生存,這也是企業謀求發展的立足之本。但在生活中,無處不顯現這名鐵漢的柔情。
曾經在公司工作過的羅大姐告訴筆者,2016年她丈夫患上了尿毒癥,每月透析的花費上千元,家里還有3個孩子在上學,生活壓力非常大。吳金紅知道情況后,立即讓妻子給他送去了3000元,羅大姐說什么也不肯收,吳金紅說:“誰家都有困難的時候,你是我的員工,我幫你一把是應該的。”
2004年戰友聚會,他發動戰友為山區困難學子捐資助學,先后為困難學子籌集捐款4萬余元;2020年初,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在防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他多方聯系戰友籌集,帶著價值7000元的防疫用品和食品到值守卡點慰問;2020年7月,宿松強降雨,洲區發生嚴重災情,吳金紅出資2萬余元,購買方便面、礦泉水等物資慰問一線防汛人員,彰顯了一名新時代退役軍人的責任與擔當。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是部隊培養了我、鍛煉了我,無論企業將來發展到什么程度,我都會盡己所能,為家鄉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回報部隊對我的培養”。談到公司未來的發展,吳金紅說。(通訊員 吳興龍)
責任編輯 朱宜
責任編輯:孚玉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