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黨史學習教育簡報(第66期)
各地各單位黨史學習教育動態(十二)
△宿松縣用“心”譜好黨史學習教育“組工篇”
用心學,力求真知。將抓好黨史學習教育作為全年重要政治任務之一,成立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制定《宿松縣委組織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明確集中學習、專題培訓、實踐活動等3方面12項重點任務,切實壓實學習責任。堅持學在日常、抓在經常、融入平常,開展各類集中學習15次,在共產黨員網、學習強國平臺、安徽先鋒網等媒體發表經驗做法、學習心得40余篇,切實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真正從黨史學習中汲取組織工作“大智慧”。靈活采取領導干部領學、組工干部比學、老干部講黨史、青年黨員上黨課等多種形式,充分運用民主生活會、主題黨日、組工論壇等多種載體,合理利用“線上+線下”兩種方法,增加黨史學習教育趣味性和靈活性,讓黨史學習教育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用心訪,力求溫度。認真做好對獲得黨內功勛榮譽表彰的黨員、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老干部和烈士遺屬、因公殉職黨員干部家屬的走訪慰問工作,做到進家門更進心門、既身入更能深入、既知困更幫解困,拿出近50萬元黨費專項解決慰問對象的生活困難問題。結合走訪慰問時機,切實摸清慰問對象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能當場解決的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堅持照單全收,后續研究解決辦法。通過多方協調,解決慰問對象各類實際問題100余個,切實讓慰問對象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有效做好走訪慰問和黨史學習教育的結合文章,既向慰問對象深入淺出地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宣傳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光輝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的偉大精神,也積極宣傳慰問對象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切實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溫度、冒熱氣。用心做,力求實效。堅持把學史力行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圍繞黨員干部人才反映突出的組織工作各類問題,全面梳理盤點、對標找出差距,積極優化流程、不斷提高效率,切實增強高質量開展組織工作的能力本領,在著力破解組織工作難題上見實效。大力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以鄉鎮黨委換屆為契機,鄉鎮領導班子配備35歲以下年輕干部101名,其中鄉鎮長4名,鄉鎮長后備人選7名,鄉鎮領導班子的面貌煥然一新。積極解決干部職級晉升進度緩慢問題,干部隊伍干事創業動力明顯增強。向72個重點鄉村精心選派駐村第一書記72名和駐村干部216名,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人才力量。擇優挑選18名干部,組成6個駐外招商分局,有效服務全縣“雙招雙引”工作,切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縣委組織部)
△縣委黨校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發力
打造黨史精品課程。充分學習利用中共黨史專題講座的優質資源,13名骨干教師“接力”“百年黨史”系列精品課程,勤備課、深學習、重研討、多試講、強轉化,不斷打磨黨史專題,力求把黨史講好講透。開發“2+1”教育模式即“理論教育+黨性教育+黨史教育”,切實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頭腦,滋養初心、引領使命。開發“黨史系列”教學專題課程,開展“重溫百年歷程,傳承紅色基因”微黨課志愿宣講活動,以黨校特有的方式講好黨的故事、用好黨的創新理論,賡續紅色血脈,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重要支撐。營造濃厚社會氛圍。利用黨校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活動17場,20名志愿者1個志愿服務隊參與其中,辦理實事17件,服務群眾8000左右人次。創新推出“宿松地方黨史、現場互動實訓、視頻”教學方式,推動黨史教育進基層。加大培訓黨史師資力度,挑選政治過硬、學術水平高的教師講授黨史課程,3名青年骨干教師入選全縣理論宣講人才庫。利用“縣委黨校黨員教師義務宣講隊”組織教師到機關、企業、農村、學校、社區開展送課進基層活動,持續深化黨史宣講活動,截止到6月底已開展宣講100余場次,受眾人數近萬人。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中,2次組織全體黨員到責任路段開展“學悟黨史辦實事,衛生創城踐行動”主題黨日活動。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參與農村公益事業,幫助團林村修砌團山公路沿河石擺長44米、河擺平均高4.75米、河擺平均寬度1米;修建跨河硬化人行路長40米、路面寬1.3米;路面硬化長44米,寬0.6米;維修棗樹堰等工程。(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周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