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江區加大力度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工程“給力”美好生活“加碼”
和煦的春風喚醒萬物,溫暖人心。以學生、家長的需求為導向實施中小學課后服務,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減輕家長負擔;調動社會力量,增加普惠托育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嬰幼兒家庭入托需求,讓更多幼兒“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傾力打造“15分鐘健身圈”,方便市民開展各項體育健身項目……2022年,迎江區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民心的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一幅春天里的民生畫卷,在迎江大地徐徐展開。優化課程管理 打造有溫度的課后服務
“錢子豪同學的‘侍’字筆順總是寫錯,老師幫助他現場糾正,并在黑板進行了范寫……”這是4月11日下午,迎江區健康路小學四(1)班語文教師董訓芝在課后服務課程日志上記錄的片段。4月以來,該校啟動“蒲公英課后服務”課程日志計劃,用以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寬“雙減”增效途徑。
今年我省將中小學課后服務納入民生工程,3月,迎江區在去年制定區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再次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研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規定,要推深做實課后服務,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豐富學校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課后服務管理模式,讓“雙減”背景下的課后服務更加有溫度。
健康路小學的課后服務課程日志以表格的形式呈現,具體為“一課一日志,一日一上報”。該日志分為兩大類,“托管服務類”圍繞作業指導、補習輔導、答疑情況和拓展學習等方面,填寫記錄當天的服務情況;“個性化課程類”從輔導內容、輔導步驟和輔導效果三個方面來填寫記錄。
“每天日志由參加課后服務的教師填寫并上報當值校長,并由當值校長進行復盤查看?!苯】德沸W副校長夏蕾蕾介紹,對有創新有亮點的做法,會實時在教師群中推廣,對于質量不高和內容薄弱的,將在第二天進行面對面約談,指出不足,提供改進意見,并在后續服務中跟進觀察。
除了優化課后服務的課程管理方式,迎江區還在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力求“一校一案”,積極構建“4+ 1”課后服務體系,即每周4次作業輔導課程,每周1天開設興趣特長發展課程,構建豐富可選擇的“育人課程超市”,全區累計開設興趣課程343門。
“我校共有757名學生,報名課后服務的學生達92%?!比A中路三小黨支部書記、校長方斌介紹,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及興趣愛好,分年級設置了不同的社團活動,比如二年級可以選擇黃梅戲社團,四年級可以選擇足球社團等。社團活動類別達到26種,均聘任專職或本校特長教師執教。
在該區華中路一小,則依托小程序公益平臺搭建“課后延時服務平臺”,提前做好八個方面的數據采集,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手段,為家長及學生提供課程查詢、課程選擇和課程報名等,全流程“掌上辦”,進一步減輕家長負擔。
“我和她爸爸工作都比較忙,下班時間晚。孩子在校安心寫作業,我們也能安心工作,課外服務真是幫了我們家一個大忙?!睂W生家長張艷表示。
“迎江區是安慶市最早探索課后服務的縣區,‘雙減’政策出臺后,我區更是在服務時長、服務形式、課程項目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庇瓍^教育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卓介紹說,將全面建立課后服務安全管理、看管風險和預警等機制,形成學校主責、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監管體系,實現課后服務安全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和常態化。探索托幼一體化 拓展幼兒托育新空間
4月22日,在迎江區康熙左岸一家托育機構,托小班的孩子正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戶外活動,托大班的孩子在跟著老師畫地球,聽老師講解地球的小知識。
“他們中最小的1歲4個月,最大的3歲,每個班配備了2名老師和1名保育員,每天安排有智能活動、戶外活動、生活活動,帶幼兒玩游戲、讀繪本、做運動等,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規則意識和社交能力?!痹撏杏龣C構負責人產詩涵介紹,目前機構有托位50個,主要為3歲以下幼兒提供托育服務。
“寶寶有分離焦慮癥,他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先送到這來適應下,我也能去干自己的事情?!敝形鐣r分,來接孩子的“寶媽”陳亞說,孩子送來半托已經一周,表現很好,她終于可以放心了。
“托育幫我解決了‘帶娃難’?!蓖瑯咏饬藷赖倪€有龍獅橋社區新河西村的“寶媽”徐向寶。徐向寶和丈夫都要上班,2歲的小女兒一直由公公幫帶著,去年年底公公因病去世,小女兒無人照看。正在煩惱時,她得知家門口的幼兒園增設了托育班,于是將小女兒送了去,“女兒在托育班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游戲、唱歌,玩得很開心,現在我又能安心上班了”。
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簡稱“托育”)是2021年新增民生工程,今年仍被納入省民生工程項目。迎江區積極謀劃,全力推動轄區托育服務有效發展。截至3月底,該區現有申請備案的托育機構18家,已審核備案通過10家,在建機構3家,累計提供托位數943個,實際入托548個,任務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迎江區多點發力拓展“幼有優育”新空間,鼓勵社會機構開展托育服務,落實政府資金補助,托底托育機構人員培訓,為托育機構資金周轉提供政策支持等;整合政府閑置資產,鼓勵社區開辦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等服務;探索托育與學前教育一體化服務,發揮幼兒園專業資源集聚優勢,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挖掘潛力,向下延伸托班。全區已有9家幼兒園開展托育服務,提供托位數485個,實際收托335人,力爭到2025年底,托幼一體化的幼兒園在全區幼兒園總量中占比不少于40%,實現全區城鄉社區托育機構全覆蓋?!?5分鐘健身圈” 讓居民樂享健康紅利
“愛人的身體越來越好了,這都歸功于家門口新添的健身場所?!苯?,家住迎江區的居民楊年開心地表示,每天晚飯后,她的愛人都會到家附近的健身設施上運動一會,一個月下來“三高”都低了不少。
隨著2022年“15分鐘健身圈”被列入20項民生實事,今年以來,迎江區撥付45萬元專項資金,為華中路街道光榮社區和龍獅橋鄉機場社區建設1個社區健身廣場和2個社區全民健身活動廣場累計2600平方米,目前三個健身廣場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兩個社區的群眾從家門口出發,只要15分鐘就可以找到專業健身設施。
以往,迎江區的老城區生活設施相對老舊,市民集中居住區內休閑娛樂場所和綠地并不多見,近年來,迎江區針對轄區群眾不斷提升的健身需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做好全區群眾健身設施維護工作,還積極新建多功能運動場,全力打造“十五分鐘健身圈”,讓市民暢享綠色生活。
迎江區還加強對鄉(街道)健身場地器材配備,加快構建多層級健身設施網絡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僅2021年就配置4處“全民健身路徑”,新建2處多功能體育運動場和2個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如今,在小區的樹蔭下、花壇旁、空地上,壓腿器、雙杠、上肢牽引器、漫步機等健身器材日漸增多,居民下樓即可健身。
如果群眾并不滿足所居住的小區健身,只要從家門口出發,步行或騎行15分鐘范圍內,就可以尋找到專業健身設施和專業科學的體育指導?!?5分鐘健身圈”正在成為勾勒該區人民群眾參與全民健身的“幸福半徑”。
迎江區教體局體衛藝處負責人羅傳偉表示,下一步,迎江區將持續推進“15分鐘健身圈”工程點建設,將“15分鐘健身圈”打造成為民生工程、幸福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把習近平總書記“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殷切囑托落到實處,形成“政府辦體育、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
責任編輯:陶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