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姑鄉:“一田兩用”鋪就富民強村路
宿松融媒訊 從傳統的水稻種植,到現在“一田兩用”的稻蝦連作種養模式,改變的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還有實現糧食生產“降本增效”的發展途徑?,F如今,稻蝦連作種養模式已成為九姑鄉盤活龍湖圩農田資源并使之得到經濟升值的一枚“定海神針”。
捕撈龍蝦
九姑鄉黨委書記洪偉介紹,坐落在龍湖湖畔的龍湖圩,擁有萬畝農田,其中2800畝農田,其產權隸屬于九姑鄉8個行政村所有,雖然這里的農田具有土壤肥沃、土地平整、水源充足等方面的優勢,但一批接一批的農田承包戶由于都是在農田里選擇發展傳統的水稻種植業,其產生的經濟效益都不怎么理想,由此挫傷了人們承包龍湖圩農田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有很多農田不是承包不出去,就是承包的價格偏低,直接影響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如何有效拓展農田承包戶的增收空間,夯實穩糧增產基礎,保障糧食安全,已成為九姑鄉黨委政府的一道命題。近幾年來,九姑鄉黨委政府通過引入外鄉致富能人投資承包農田,逐步擺脫受傳統農業束縛帶來的困境,并走出了一條以“一田兩用”提高農田生產效益和推動農田經濟升值的“雙贏”之路。
捕撈的成品龍蝦
九姑鄉龍湖圩農田承包大戶石金秀,是在龍湖圩農田實行稻蝦連作種養模式的第一人,2018年他在九姑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宣傳下,以每畝550元的價格,將龍湖圩隸屬九姑鄉油坊村的414畝農田全部承包下來,發展稻蝦連作種養產業。隨后,又將九姑鄉另兩個行政村的600余畝農田承包下來。在石金秀的帶動下,稻蝦連作種養模式成了龍湖圩農田承包戶的“香餑餑”,也讓廣大種植戶看到了農業轉產轉型帶來的新希望。
石金秀說,以前,每年水稻收割產生的稻草,做還田處理和秸稈回收處理都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工;實行稻蝦連作種養模式后,所有稻草都可以直接堆放在農田里,經過腐爛,產生的微生物即會成為養殖龍蝦的天然餌料。每年10月份,他都會利用稻草產生的微生物繁育蝦苗;到來年2月底,即將繁育出的龍蝦苗對外銷售,并留下一部分自己養殖;經過養殖的龍蝦苗,到3月底就可以捕撈上市銷售,捕撈期可持續到6月底。每年6月底,又將捕撈完龍蝦的農田,種植單季水稻。2021年他利用承包的1025畝農田共繁育龍蝦苗15萬斤,其中對外銷售11萬斤,取得110萬元的經濟收入;共出產成品龍蝦21萬斤,創經濟收入210萬元;共出產優質稻谷123萬斤,創經濟收入123萬元;三項累計創經濟收入443萬元,使農田的平均畝產值達到4300余元,除去各項成本,畝純收入為3000余元,其經濟效益是傳統水稻種植的3倍。今年,成品龍蝦出產量遠遠超過2021年,平均每斤成品龍蝦的市場銷售價格也比2021年高出4元左右。對于廣大龍蝦養殖戶來說,今年真是一個豐收年!
捕撈龍蝦 (1)
“一田兩用”實現“一水雙收”。據了解,在稻蝦連作種養模式的推動下,九姑鄉龍湖圩2800畝農田,自2018年以來,年利用率均為100%,其承包價也由4年前平均每畝400元上升至現在550元,使九姑鄉8個村集體每年共可獲得154萬元的穩定經濟收入,所有農田承包戶也從“一田兩用”中每年共可獲得1200萬元的經濟收入?!耙惶飪捎谩币褳榫殴绵l鋪就了一條廣闊的富民強村路。(通訊員 孫春旺 夏英)
責任編輯:朱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