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力量 守正創新——2022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凝聚力量 守正創新
——2022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宿松融媒訊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2022年,也是宿松發展歷史上極為關鍵的一年。
歷史若鏡,歲月淘沙。
這一年,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戰大“疫”、抗大旱,啃下移風易俗喪事簡辦“硬骨頭”,勇趟大湖改革深水區,拉開老城更新改造序幕等大事要事難事,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場接著一場拼,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這一年,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守正創新,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圍繞全縣發展大局,自覺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讓推進現代化美好宿松建設的主心骨更堅定、主旋律更昂揚、正能量更充沛。
著眼培根鑄魂,凝聚奮進力量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
一年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持續用力,引導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
緊抓關鍵少數,推動理論武裝走深走實走心
2022年2月8日,農歷正月初八,春節長假后上班第二天,縣委就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以集中學習的方式為全年工作“充電蓄能”。
一年來,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率先垂范,自覺以“關鍵少數”引領“絕大多數”,全年開展集體學習18次,其中交流研討8次??h委主要負責同志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親自審定學習計劃、確定學習議題、發表主旨講話,為全縣各級中心組理論學習作出表率。
縣委宣傳部、縣委組織部、縣委講師組、縣直機關工委等部門組成旁聽督查組,持續開展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旁聽活動,聚焦“查、聽、評、改”四個重點環節,全年開展旁聽活動21次,有效推動了全縣中心組學習制度化、規范化。
打造服務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高端講座報告會——“宿松理論武裝大講堂”,邀請有關知名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領導走進“宿松理論武裝大講堂”,全年舉辦“宿松理論武裝大講堂”報告會6場次,直接受眾約1200余人次,進一步提升了全縣黨員領導干部的理論素養。
認真抓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黨的二十大文件及學習輔導讀物等理論書籍的學習使用工作,發行數位居全市前列,使之成為全縣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重點讀物,不斷提醒著黨員學思踐悟、起而行之,讓真理的光芒閃耀松茲大地。
注重絕大多數,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2年11月30日,位于程嶺鄉程嶺村的書香茶館里,不時傳來陣陣掌聲,文化志愿者石玉琴正用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省級非遺——程嶺大鼓書,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不斷創新方式、拓寬渠道,運用大眾化、通俗化的話語體系,讓政策、理論走出抽象的殿堂、學校的大門,深入城鎮鄉村、田間地頭。
田間“課堂”。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為主線,按照“1+X”模式,設立“農民夜?!惫潭ń虒W點,和鄉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黨員中心戶、農家院落、蔬菜大棚、專業養殖場等流動教學點,將“課堂”放在田間地頭,共開展教學活動500余場次。
百姓“點單”。落實一線調研工作機制,做好宣講活動前期準備,廣泛征集、梳理各方面意見需求,創新開展“四單合一”宣講,讓“百姓點單、宣講團派單、宣講員接單、群眾評單”,各類宣講團共接單68個。
“名嘴”開講。把行業人才、基層黨員群眾請上“講臺”,組建“縣委宣講團”“模范宣講團”“巾幗宣講團”“青年講師團”“百姓宣講團”等“百姓名嘴”宣講隊伍70支,結合行業特點、工作重點、體會感受,深入基層開展政策宣講700余場次,直接受眾達70000余人次。
據不完全統計,全年共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移風易俗等各類主題宣講3000余場次,直接受眾約25萬余人次?!度嗣袢請蟆芬浴跋蚧鶎有v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題,報道我縣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進基層活動。中宣部《黨建》雜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強國》全國平臺等權威主流媒體以“守正創新推進基層理論宣講走深走實”為題,專門推介我縣推進基層理論宣講經驗做法。
打造云端課堂,推動理論武裝由指尖到心間
互聯網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最前沿。
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互聯網+宣講”,讓科學理論占領網絡空間。
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大家說”微視頻征集評選表彰活動,共征集優秀微視頻80個,《你好二十大,祖國我愛你》等6個原創微視頻獲市級通報表揚,獲獎數量位居全市第一。
積極參加全市“二十大精神學習天天見”線上知識競答活動,成績斐然,全縣共計43人獲獎,其中特等獎全市3名我縣獨占2名,一等獎全市10名我縣獨占3名,二等獎全市50名我縣7名,三等獎全市100名我縣31名,獲獎人數遙居全市第一。
扎實做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建設工作,打造強國公交、強國站臺、強國公園,營造濃厚學習氛圍?!皩W習強國”平臺黨員下載占比、黨員平均活躍度、年度用稿等各項指標均居全市前列,月度積分挑戰賽獲獎人數全市遙遙領先。市委有關領導多次點贊我縣學習強國建設工作,市委講師團專門發文推介,并在全市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發言。
講好宿松故事,壯大主流輿論
奮進新時代,必須有昂揚的主旋律引領;邁向新征程,必須有強大的精神力支撐。
一年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聚焦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宿松,提升皖西南門戶形象的創新舉措和進展成效,宿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主題宣傳濃墨重彩。圍繞“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宣傳主線,充分發揮全媒體傳播矩陣優勢,統籌開展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非凡的成就·宿松這十年”“一改兩為”、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移風易俗、優化營商環境、“雙招雙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等重大主題宣傳,在各平臺共發稿近30000余條。精心策劃制作視頻號、抖音號短視頻937條。
對外宣傳亮點紛呈。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發稿1310篇(條),其中人民日報(包括海外版)12篇,中央電視臺14條,經濟日報3篇,光明日報3篇,安徽日報99篇,安徽新聞聯播65條?!芭づぼ嚹泻ⅰ睆埩料盗行侣剤蟮涝趪壹笆〖壐黝愔髁髅襟w平臺發稿量、瀏覽量創安慶市正面宣傳新高。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推出3部宿松專題宣傳片,經濟日報要聞報道我縣光伏配套主導產業,人民網總網頭條綜合報道我縣紡織企業逆勢增產增效,新華網下倉龍舟賽直播在線量、柳坪鄉文旅宣傳片瀏覽量均超200萬人次,農業產業、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文化旅游、鄉風民俗等工作成效也在國家級各類媒體廣泛播發。
網絡宣傳出新出彩。充分發揮“兩中心一平臺”作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初步建成集廣播、電視、報紙、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6個傳播平臺于一體的融媒傳播矩陣。目前,宿松融媒體公眾賬號粉絲達28萬左右。宿松交警“平哥說交通”粉絲量為29.2萬,點贊數650萬,閱讀量3.8億次,賬號獲安徽省 2022 年度正能量職工網絡達人稱號,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強化主流價值,引領文明風尚
2022年11月23日,宿松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道德歌曲大家唱”在長鋪鎮馬塘村文化廣場舉行,馬塘村周邊幾百余名群眾參加活動。這是我縣推進精神文明創建的一個生動縮影。
過去一年,文明成為宿松城鄉最美的一道風景線。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扎實推進。健全完善“中心吹哨、部門聯動、各方參與”的工作機制,合理布局文明實踐陣地,健全縣、鄉鎮(街道)、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架構。聚焦“資源融合、隊伍融合、內容融合、載體融合”等方面,梳理盤點各級陣地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能,推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講堂”特色志愿服務項目。常態化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主題月暨“我們的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系列活動200余場次。
公民道德建設持續深化。舉辦鄉賢好人揭牌上榜儀式。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第十五屆中小學藝術節暨第七屆鄉村學校少年宮才藝展演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道德講堂總堂”進鄉鎮、進機關活動,舉辦“道德歌曲大家唱”進鄉村活動26場,在全社會唱響時代主旋律。王成志等99名學生分獲2022年“新時代好少年”、第九屆“美德少年”。積極選樹和宣傳道德建設先進典型,郭培良獲評2022年第三季度“安徽好人”,石明、羅家禹等2人獲評第六屆“安慶市道德模范”提名,李文兵等32人獲評“安慶好人”,石紅亮等41人獲評2022年第一、二、三季度“宿松好人”,10個集體、15名個人被命名為第八批宿松縣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全面加強。堅持城鄉文明創建統籌聯動,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全域文明創建水平。積極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城鄉文明程度顯著提升。18個鄉鎮(街道)、村(社區)獲評第七屆安慶市文明村鎮(街道、社區),25個單位獲評第十一屆安慶市文明單位。表彰103個第十三屆宿松縣文明單位、138個第十三屆宿松縣文明村鎮(社區)以及29個第二屆宿松縣文明校園。
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全面推行。在全市率先推行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工作,持續落實殯葬惠民措施、規范殯葬活動秩序、革新殯葬傳統習俗,堅決遏制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的陳規陋習,推動形成厚養薄葬、文明殯葬的良好社會風尚。自7月1日我縣正式實施移風易俗喪事簡辦改革以來,全縣平均辦喪時間從9.54天降至2.78天,平均辦喪費用從8-10萬元降至3-4萬元。
堅定文化自信,促進文化惠民
文者,貫道之器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重要方面,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年來,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堅定文化自信,持續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切實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聚焦陣地建設,提升文化服務效能。公共文化場館全面實行免費開放。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提升項目正有序推進。圍繞打造城區“15分鐘閱讀圈”,建設完成3個城市閱讀空間項目。
聚焦文化惠民,豐富鄉村文化生活。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資源特色,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推出一批喜慶熱烈、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節慶活動。一年來,全縣共組織開展鄉村春晚等各類文化惠民活動995場次。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出臺《全縣鄉村文化振興實施方案》,依托“區域文化”品牌系列活動,先后組織首屆“宿松香芽”茶文化旅游藝術節,“東鄉泊湖區域文化中心——2022年中國·宿松(下倉)龍舟賽”“葡萄文化藝術節暨黃梅戲廣場舞展演”、首屆“香約陳漢?榧同凡響”香榧文化節暨農特產展銷活動等10余場(次),深入推進農旅、文旅融合發展,精心培育“宿松香芽”等地方農產品品牌。
聚焦傳承發展,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經過申報、推薦、初評、終評、審定等程序,文學、藝術、演藝等47件作品獲評宿松縣第二屆文學藝術獎。有序推進文南詞傳承保護“131”工程。精心組織黃梅戲、文南詞等有宿松地域文化特色的優秀劇目和地方小戲創演。挖掘復排4本文南詞傳統小戲劇目,新創4本小戲劇目,1本大戲劇目,完成小戲演出30場。創排的文南詞大戲《風雪寒梅》在安徽省黃梅戲劇院成功首演。打造清廉文化品牌,原創劇目《盤箱》《斤雞斗米》入選“李漁杯”首屆全國清廉戲曲優秀展演活動。開展非遺保護進景區、進鄉村主題大型演出活動4次。
回望過去,信心更足;展望未來,步履愈堅。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縣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抓手,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育先機開新局,為譜寫宿松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通訊員 松宣)
責任編輯:陶秋月
